医院概况

医院风采

您的位置: 首页 > 医院概况 > 正文

努力,只为群众满意——湖南省湘潭市中心医院改革创新掠影

发布日期:2014-08-14    作者:admin     来源:     点击:

在很多人眼里,满意度达到95%貌似很不错了。湖南省湘潭市中心医院院长刘平不这么算帐,“病人从入院到出院要经过不少于20个环节,假如每个环节都是95%的病人满意,算下来,真正满意的病人只有30%。如果每个环节的满意率是90%,最后真正满意的病人会是多少?12%!”在一次院务会上,刘平这么一算,在场的人都沉默了。

错愕之后,这家百年老院的干职工从上到下有了一场心灵的震动。环节管理、瑕疵管理、流程管理等一系列“组合拳”将目标锁定在“满意”二字。

做好每一个细节

早在2008年,医院专门成立了服务管理办公室,这在省内国内都是首开先河。医院聘请了国内知名咨询公司,全面提升内部服务水平。每周四,医院组织10个工作组渗透到“每个角落”,严格对照标准对服务态度、服务仪容、服务标准应对语、服务环境等检查打分,发现问题当场指正,及时反馈,督促整改。医院组织中层干部接受30课时的集中培训,内容涵盖了强化执行力、加强沟通、打造优势学科等。服务窗口的工作人员和导诊人员统一着装,从文明用语、待人接物等方面进行规范培训。医院不断改善就诊流程,新上电子叫号系统,科学划分就诊区域。

电话预约、现场预约、诊间预约、网上预约,越来越方便的预约途径让病友能自由地选择就诊方式,等候的时间明显缩短。中医科主任王良鑫深有感触:以前,一清早病人都挤在小小的诊室里,有的连坐的地方都没有,等待更显得漫长。现在,只要按预约的时间来,就能轻松就诊。为了尽量服务更多患者,专家们都不限号,甚至坐诊半天不起身,看到中午1点多也是常事。“很多病友对我说:‘你们医院的医生真好,一个接一个看,也不休息,你们腰痛不,口干不?’看得出来,病人很满意。这种温馨不仅病人能体会到,医务人员也有强烈的感受。

这样一段对话耐人寻味:医院去年启动“长城健康卡”自助服务,病友刷卡自主完成挂号、就诊、缴费等流程,还能进行网上预约。一天,院长刘平来到门诊,看到挂号窗口排着长队,自助挂号机却闲置着,门诊办负责人解释:“许多农村病人和老年人心疼钱,不想一次性存入100元;又担心用不完,再退麻烦。”“系统能改改吗?放小面额的行不?”刘平问信息科负责人。“应该可以。”系统的问题可以解决,那习惯问题呢?“财务科安排两个人,专门负责教病友使用,”刘平反复叮嘱身边的人:“各部门要多站在病友的角度想问题,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服务手段实现服务的方便快捷。”

感动式服务一百天、星级员工评比、服务手册理论竞赛、科室服务创新评比等活动此起彼伏,交织成一首首医患和谐之歌,目的只有一个:持续改进服务,让亲情式感动服务贯穿病人就医的每一个环节。这些规范主动的服务举措为病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新体验:看病更方便了,更快捷了。病友们的赞美也如雪片般飞来:“还是家乡的医生好!”辗转外地回乡治眼疾的曹老感慨万千;“护士长,你带我们去春游吧!”骨科重新站起来的病友们用这样的方式表达他们的喜悦和感激;心内二科病友党丙坤欣然赋诗:“白衣著身病榻前,轻盈燕飞送温暖。病人面前呈笑颜,患者呻吟轻声劝。精心护理康复欢,笑谈天使服务全。”

感谢挑剔你的人

优质服务检查是服务管理的核心内容。“为了摸清第一手资料,医院可谓煞费苦心,明察暗访,什么招都使上了。”服务管理办主任戴辉笑言。“明查”包括医院分组检查、门诊病人和住院病人的患者满意度调查、出院患者回访,服务质量调查员的“暗访”则是最厉害的“核武器”。医院特地聘请了14位社会责任感强的当地“名人”担任服务质量调查员,每月到医院进行一次暗访,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挑刺”。记者从今年5月份的服务质量点评上看到了两位质量调查员详细的挑刺记录,诸如“工作人员长时间接听手机”、“医生边嚼槟榔边与患者交谈”等等,针对这些尖锐的意见,各部门都会追责到人。

门诊B超室排队时间太长,针对这个反映集中的“顽症”,院长刘平亲自拿着秒表在B超室门口蹲守一天,细心记录每个时段的病人数,每位病人做B超所需时间,其中等待多久,检查多久。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他为B超室重新“量身定做”排班表,B超室提前半小时上班,检查高峰时多派医生。这一改变,让病友排队等候时间缩短了2/3,原来一天做90个B超检查还是“医生忙、患者烦”,现在一天做200例也井然有序,效能提高了两倍。

一楼输液室里的木凳太硬,换成了又软又能调整的专用凳;喝水不方便,饮水机安放到了各个角落……病友反映的诉求都得到了及时的满足,畅通的沟通平台拉近了医患间的情感,也融洽了彼此关系。因办理就诊卡不方便而投诉的曾先生说:“投诉时我很生气,听了工作人员的耐心解释,火气就熄了一半。两天后,工作人员打电话告诉我,医院对相应的流程进行了调整,安排专人指导病人办理就诊卡。医院贴心为患者着想,让我非常感动。”

曾经挂在院领导嘴边的口头禅现在成了大家的共识,“感谢批评你的人。”

流程管理使行为更规范

从今年5月起,一个新名词和每一位职工的行为息息相关:行政管理流程。

“医院行政管理流程的质量决定了医院的行政办公效率,也决定了医院行政部门满足临床一线员工和医院客户需求的能力,并最终决定了整个管理的质量与效率。”刘平“骄傲”地向记者展示了一本厚厚的书,这本长达80页的医院《行政管理流程手册》浸透了他和同事们的心血。

医院制定的67项行政管理流程涵盖了院办、人力资源、医务、护理、科教、财务、设备、总务等多个方面。不少医护人员向记者反映,实施行政流程管理后变化非常明显,“办事更规范了,效率高了很多。”

就拿其中的首接负责制来说,以前临床一线人员申请外出学习审批并报销相关费用的环节多,需要逐级找科教科领导、主管领导、主管财务的领导,财务科领导和院长,至少需要5次签字。遇到领导不在医院时,更要多跑很多趟“冤枉路”。现在执行首接负责制,外出学习人员只需将资料准备齐全,交由科教科统一在规定的领导签字日内办理即可。

这一点骨科医生陈实体会很深。4月份,为了申请外出进修,他反反复复跑了许多趟,花了半个月时间。本想起回来报销是一件头痛的事,让他没想到的是,医院从5月1日起开始实行首接负责制。3个月进修学习之后,他直接到科教科办理好了所有手续。只跑了两趟,一次送材料,一次拿钱。陈实感慨,“简单多了,方便多了。”

科教科科长陈兴无介绍,这两个月来,仅科教科办理的审批外出学习申请、报销相关费用就达到了60余批次,这大大节省了临床一线工作人员的时间,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守在病人身边,也让他们感受到了医院对他们细致入微的关心。

“人性化关怀不仅是对病人,对职工而言同样需要。只有当职工从医院得到了关心,激活了他们内心的‘源动力’,才能将这种温暖和关爱传递到病人身上。”刘平认为,关心职工并不仅仅限于提高待遇。提供尽情舒展的事业平台,创造宽松顺心的工作环境,职工更会觉得舒心。近年来,医院在提升职工“幸福指数”上下了大力气,一系列充满人文关怀的举措成为白衣战士们事业追求的“加油站”。

该院党委书记周新伏自豪地告诉记者,“在我们医院,科学的现代化医院管理和111年的医院历史传承有机融合,形成了充满生命力的核心价值观。”大家耳熟能详的办院理念“景仰生命,惠济百姓”历经百余年风雨洗礼,早已深深嵌入医院的血脉和文化之中,得到全员认同并作为每个人自觉的行为准则。持续开展整体品牌塑造与推广,成为医院战略决策。服务系统流程和医疗环境的设计、团队素质的培养、医疗技术的突破等,都是核心价值观的真实体现。管理科学、技术创新、人才聚集、专科建设等相互影响,形成良性上升的“螺旋”,引领医院阔步向前。

服务新模式使患者满意

去年春天,卫生部发出深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号召,在全国掀起了护理改革的热潮。同年3月,主管护理工作的副院长罗敏向全院“天使”发出倡议,“改变服务模式,实行基础护理包干制,提升护理服务。”

服务模式的改变首先体现在派班模式上,从流水线式的“以处理医嘱为中心”的功能制,到向心式的“以患者为中心”的责任包干制转变。新的排班加强中午、晚上的人力资源,减少交班次数,保证了护理工作的连续性、有序性。分组包干管理的运行,也提高了人力资源的利用率,将护士最大限度地还给病人。与此同时,这种改变还体现在临床护理模式上,从以“工作完成是责任”的分任务式转变为以“疾病康复是责任”的分病人式。新的查房模式更是凸显贴心服务,强调管床护士每天必须与本组医生交流患者情况,护士长跟随主任查房,责任护士跟随主诊医生查房。参加工作刚刚3年的护士小肖说,以前一碰到患者拿着CT、MRI片问她结果怎样,或者问她一些疾病的相关情况时,她都要翻阅报告或询问医生才能回答,感觉颇为尴尬。自从跟随医生查房后,她对患者的病情及治疗方案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不但能看懂CT、MRI片,还能对患者或家属的咨询给出准确的解答。

三大护理模式的转变,“激活”了天使们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激情:普外一科建立了医护交流板;神经内科率先在全市开展语言功能康复与吞咽功能康复护理;心内科实行二线班在岗值班制度,建立了严密的专科培训与分层级培训计划;呼吸内科设立护士红花榜,举行“优质护理服务之我见”演讲比赛;脊柱外科设立细节交班本;五官科推出了“限时服务”与“八心服务”;普外二科设立了床头温馨提示卡;泌尿外科设计了痔疮患者专用的坐便凳、改良了专科护理方式……

科学的护理管理带来的是高效的服务和精湛的技术。患慢性支气管炎的张大爷是呼吸内科老病号了,他说今年住院的感受格外不同。“不仅有了主管医生刘医生,也有了主管护士小罗。护理服务细致周到,护士们对我好得没话说,除了打针发药以外,还给我洗脸、洗头,端水递药,一日三餐送到床边,时不时过来嘘寒问暖,比我的子女还周到。护士很专业,又负责,我的几个孩子轻松了,他们没事可干,干脆安心上班去了。”

文/健康报记者颜秋雨

通讯员:刘灿英 蒲祖玲

上一篇:时代潮头踏歌行—献给湘潭市中心医院建院111周年

下一篇:我志愿·我先行——记湘潭市中心医院志愿服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