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医院要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医院要闻 > 正文

守护宝宝不分昼夜——我院急诊儿科工作纪实

发布日期:2014-08-07    作者:admin     来源:     点击:

夜幕下的守护天使

夜已深。我需要回办公室修改一篇明天要用的稿件。站在门诊前坪时,从门诊楼和住院楼里透出的灯光,显得很亮,夜色中的医院很静。但路过门诊一楼急诊儿科时,一片稚嫩的哭声打破了宁静。这样的声音让人心生怜悯,我不禁好奇,于是走进了急诊儿科。

眼前的一幕,让我惊呆了:已是晚上9时许,急诊儿科居然还有长长的队伍在排着,等候区也是人满为患。

孩子的哭声此起彼伏,面对孩子的哭闹,家长们显得束手无策。“宝宝这种情况出现多久了?”我走进一间诊室,值班医生仔细检查着,焦急着询问宝宝的病情,并写下病历本。诊室里的病人络绎不绝,值班医生也是不停地听诊问诊,不停地跟家属交代叮嘱。

“今天的病人还不算多的,一个人还忙得过来。碰到有时候,得临时调人来加班。”值班医生跟我说道。

据了解,我院急诊儿科夜晚的接诊量在90人左右,高峰期可达150人左右,就算是在夜晚0:00到早上8:00这样的时段,也有50人左右的接诊量。每晚至少有1名值班医生和5名值班护士轮流倒班。

没有硝烟的心理战场

第二天一早,我又走进了急诊儿科。比起昨晚的情景,白天简直可以用“打仗”来形容。每个坐诊医生诊室门口的叫号系统已经被挂号的小病患排得满满当当,接诊完一个就摁一下报号系统,一个接着一个,中间没有停歇过。

再看看护士站注射室那边,准备打针的宝宝被家长抱着,2条队伍已经排到了走廊外,里面被围得水泄不通。

“护士长,快来,小孩子一直动,血管太细不好打。”给孩子打针,就像是跟孩子“斗智斗勇”,绝对考验护士的耐心和技术。

“我不打针,我不打针!”一个4岁左右的宝宝被爸爸妈妈抱着,还没开始消毒,见到“白衣天使”恐怕就有了“白色恐惧”,拼命哭。“不哭不哭,一下就好,不痛不痛。”护士们早已见惯了这样的场面。“宝宝都怕打针,又喜欢哭喜欢动,血管又细,比大人难打多了,不仅是技术活,更是心理战。有时候,坑蒙拐骗都得用上。”护士长居然在连续工作的疲惫中保持了这样的幽默,无疑是在司空见惯的大阵式中,早就练就了强大的内心。

一方告急 各方支援

陈丽霞护士长说,从去年底到现在,每天就诊、输液的人数多达300左右,白天4个医生坐诊,8个护士上班,还是忙得不可开交,医生护士连喝水、上厕所的时间都弥足珍贵。全科23个护士,已经欠了150天的假没有休了。

因为人手不足,最近,罗敏副院长亲自带着护理部欧阳庆主任、成放群副主任以及门诊片护士长韩知难下到急诊儿科,帮忙配药、加药,中午简单吃个盒饭,就投入到紧张的工作当中。

“我们急诊儿科累,但是我们不怕累。关键就是希望得到患者家长的体谅,这样我们心里才有安慰。”护士长感慨到。确实,儿科属于哑科,这样一个特殊的科室,有着更多人无法理解的压力和辛酸,只有病患关系和谐,才能创造更好的就医环境。

急诊儿科,24小时守护宝宝的健康。

文/杨霜霜

上一篇:湖南省第三期CMB院前急救培训班课设我院

下一篇:儿科病例分析挑战赛晋级全国四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