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下午15:44分,72岁的冯大爷因反复阵发性左胸前区绞痛1天被家人紧急送入湘潭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二区。
入院时,冯大爷精神矍铄,反复说到自己已经没有胸痛症状了,不需要住院。
但是,当班护士注意到患者的门诊病历写的“胸痛查因”,却不敢有丝毫懈怠,立即安排冯大爷到病房卧床休息,并马上通知值班医生查看患者,完成床旁心电图检查、给予床旁心电监测、吸氧、建立静脉通路。
16:31,责任护士赵翠在护士站中央监护系统发现冯大爷的心电监护示室颤,便立即呼救并携除颤仪赶到患者床旁。
患者丧失意识,呼叫没有反应,医生马上按压其胸外心脏。其他医护人员赶紧推来抢救车到患者床旁协助抢救,医生快速查看患者心电监护后准备立即除颤。但此时,心电监护仪显示转为交界性逸搏心律,马上继续给予心肺复苏。约10秒后,患者神志转清,心电监护仪显示逐渐恢复至窦性心律。
副主任医师朱云龙在了解到冯大爷的病情后,指示立即护送患者到心导管室行急诊冠脉造影检查。
7:30,冯大爷在局麻下成功完成经右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冠脉内球囊成形和支架植入术,在右冠远段植入药物支架1枚。
19:00,冯大爷转入心血管监护室继续治疗。
经过4天的治疗,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由监护室转回了心血管内科二区普通病房。

回到病房后,患者对护士长竖起了大拇指,并感慨道:“这次真的是多亏了你们,赵护士好样的,是她观察仔细,及时对我进行抢救,才救了我的命!”
近年来,心脏骤停、心源性猝死事件频发。
心脏骤停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突然停止,由于血流突然中断,大脑缺血缺氧,10秒左右患者可能出现意识丧失。如果救治及时,患者可以存活;反之,患者便有生命危险。
心源性猝死是指在急性症状发作后1小时内或者没有症状的患者在24小时内因为心脏原因导致的死亡。
面对心脏骤停和心源性猝死,最有效的救治方法是进行高质量的心肺复苏和早期的电除颤。但即使是医学发达的今天,救治成功率也仍旧不足10%。想要提高这类灾难性疾病救治成功率,除了医院和医生们努力对高危患者进行筛查和治疗,还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努力,提高心肺复苏和AED的知晓率和使用率。
文字 |刘玉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