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

当前位置: 科室首页 > 健康教育 > 正文

“菊”部有血=有“痔”青年?小心结直肠癌

发布日期:2020年03月07日 00:00    作者:     来源:     点击:

痔疮,或称痔,是临床上一种最常见的肛门疾病。西医认为痔是肛垫病理性肥大、移位及肛周皮下血管丛血流淤滞形成团块,并由此带来的包含出血、疼痛、脱垂等症状的疾病。

正常人在齿状线附近都有一种称之为“肛垫”的特殊组织结构,这种组织在胎儿时即形成,其功能是协助肛门的正常闭合,起节制排便作用,就像是水龙头垫圈。

① 内痔:悄咪咪地出血,感觉不到痛;

②外痔:掉出来一坨奇奇怪怪的东西,拉屎就像生孩子;

③混合痔:集齐以上两种之后,人间不值得。

简单的说,痔疮就是肛门部分的小血管严重充血,只要菊花再稍微受点压力,尤其是用力排便的时候,就会出现鲜血。

结直肠癌是胃肠道中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症状不明显,随着癌肿的增大而表现排便习惯改变、便血、腹泻、腹泻与便秘交替、局部腹痛等症状,晚期则表现贫血、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仅次于胃癌、食管癌和原发性肝癌,排名第四。

结直肠癌在早期大部分情况下是没有症状的,不会影响身体的正常运作,也不会给身体带来不舒服的感觉。

建议规律筛查人群:

1.便血、黑便、贫血、近期体重明显减轻者;

2.年龄50岁以上的无症状人群(有一级亲属病史者40岁开始);

3.有大便习惯改变、大便性状改变、里急后重等症状者;

4.有腺瘤性息肉史、持续性炎症性肠病已知或怀疑有遗传性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