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动态

当前位置: 科室首页 > 科室动态 > 正文

H7N9禽流感再度来袭,如何做好预防

发布日期:2014年09月23日 00:00    作者:ygfk     来源:     点击:

2014年1月以来,浙江、广东等省市又连续出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病例均为散发。国家卫计委1月28日发布消息,全国已通报90例H7N9病例,死亡20例。专家研判认为,由于病毒的传播途径仍是由禽到人,我国城乡活禽市场交易普遍存在,家禽散养现象在短期内难以消除,加之春节临近,活禽运输、交易和消费更加频繁,我国内地将继续出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散发病例。

面对再度来袭的H7N9禽流感病毒,我们如何做好预防?

什么是H7N9禽流感病毒?什么是人感染H7N9禽流感?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可分为甲(A)、乙(B)、丙(C)三型。其中,甲型流感依据流感病毒特征可分为HxNx共135种亚型,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只是其中的一种。

禽流感病毒普遍对热敏感,对低温抵抗力较强,65℃加热30分钟或煮沸(100℃)2分钟以上可灭活,在较低温下可存活1周,在4℃水中或有甘油存在的情况下可保持活力1年以上。

人感染H7N9禽流感传染源可能为携带H7N9禽流感病毒的禽类。目前,大部分为散发病例,有个别家庭聚集发病现象,但尚无持续人际间传播的证据。具体途径可经呼吸道传播或密切接触感染禽类的分泌物或排泄物而获得感染,或通过接触病毒污染的环境传播至人。人感染H7N9禽流感高危人群为发病前1周内接触过禽类或者到过活禽市场者,特别是老年人。

人感染H7N9禽流感患者一般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咳嗽、少痰,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腹泻等全身症状。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多在发病3~7天出现重症肺炎,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出现呼吸困难,可伴有咯血痰。常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感染性休克,甚至多器官功能障碍,部分患者可出现胸腔积液等表现。

如何预防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

一是尽可能减少与禽类不必要的接触,尤其是与病、死禽的接触。勤洗手,远离家禽的分泌物,接触过禽鸟或禽鸟粪便,要注意用消毒液和清水彻底清洁双手。如果去到活动物市场,或生活在农场,或饲养猪和家禽等食用动物,要让儿童远离病、死动物。

二是食用经过正确烹饪的肉,包括家禽肉和禽肉制品。烹饪温度至少要达到70摄氏度,但病死动物或发现时已死的动物不可食用。

三是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打喷嚏的时候一定要捂住口鼻,打完以后应当立即使用除菌型的香皂或者洗手液洗手,日常生活中也应当注意随时洗手,而不是以湿巾擦手来代替洗手。

四是定期开窗通风。如果室外空气质量较差,在开窗通风时应当选择将窗户稍微关小,开窗时间减短,但仍应注意定期开窗。

五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日常生活中注意多饮水,勤洗手,常漱口,锻炼身体,不吸烟,提高呼吸道黏膜的抵抗力。

六是出现症状及时检查。若出现发热、头痛、鼻塞、咳嗽、全身不适等呼吸道症状时,应戴上口罩,尽快到医院发热门诊就诊,并务必告诉医生自己发病前7天是否到过禽流感疫区,是否与病禽接触等情况,并在医生指导下治疗和使用药物。

医院感染管理科 耿文娟供稿

2014年1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