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的主人公是龙凤胎之妹妹,系35周早产儿,于2019年12月12日在我院产科剖宫产出生,出生体重2.15kg,生后因“早产儿生活能力低下”转入儿科一区(新生儿科),小妮子在生后第6天起,突发气促、发绀、吸气性三凹征等呼吸道症状,X胸片检查提示为新生儿肺炎,先后予以空氧混合吸入(高流量)、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抗感染等对症支持治疗。1周后,患儿呼吸道症状较前好转,但仍不能脱氧,且依然间断出现呼吸费力、气促症状,还逐渐出现喉间喘鸣,加之实验室检查提示维生素D缺乏,停用抗生素后症状基本同前并无加重,结合临床考虑为“先天性喉软骨发育不良,不除外气道发育畸形”,遂完善胸部CT(将颈部、气道扫描并重建),仍提示新生儿肺炎。新生儿科以往对“先天性喉软骨发育不良”均以临床诊断,并无直观的检查来支持证实。为什么呢?因为大多市级医院临床少有配备极细小儿支气管镜,一旦要确诊新生儿先天气道发育不良等问题,都必须转至省级医院。

近2年,湘潭市中心医院大力发展儿科诊疗中心,儿科已拓展为六个病区,每个病区专病专治,协调配合,共同发展。在医院领导的支持下,于2018年3月引进了我市唯一一套小儿支气管镜设备,不仅为我市儿科诊疗领域填补空白,更让我院儿科团队如虎添翼,有了质的飞跃。儿科二区(儿童监护病房)医师通过省级医院进修,加之与本部气管镜室的通力合作下,已熟练掌握小儿支气管镜诊疗技术,短短1年多的时间里已为近200例患儿明确诊断和辅助治疗。此次为该患儿检查,目的在于排查患儿先天性喉软骨发育不良,气道发育畸形”,患儿情况较以往病例相对年龄尚小,体重偏轻,易发生窒息、误吸、损伤出血等可能,这便对操作者的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操作手法需轻、稳、准,每一个步骤均要拿捏好分寸,保障患儿安全。

术前由儿科黄秀群主任、谭静主任医师与我院小儿支气管镜领军人物甘拓域副主任医师,联合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蒋明彦主任、气管镜室梁定副主任医师、罗燕副护士长共同讨论患儿病情,确定诊疗方案为观察为主,必要时治疗,积极完善术前相关准备,降低风险,提高安全性。于12月27日上午,由儿科二区谭静主任医师及骨干护士陈亚娟携抢救拖箱、新生儿转运呼吸机, 护送患儿至支气管镜室。在梁主任的全程指导、甘主任的熟练执镜诊疗、罗护士长默契配合下,患儿非常顺利完成了检查,镜下表现可见喉软骨轻度软化,排除了气道发育异常,诊断就此明确。术后详细告知患儿家长相关结果,家长得知宝贝女儿待停氧、奶量足量后即可出院的消息,喜形于色,激动不已,频频道谢,立即向其家属报喜。

此次为新生儿且为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完成支气管镜检查意义在于明确诊断以减轻家长担忧及缩短住院日减轻家庭负担,对今后更有针对性治疗提供了参考依据。同时也让我们儿童气管镜诊疗团队对今后新生儿病情诊疗及救治更加胸有成竹、得心应手,愿我们的所有使命与努力、所有初心与付出,终将成为能为祖国花朵保驾护航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