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关注 > 正文

七旬娭毑身患帕金森,脑起搏器“还她自由”

作者: 来源:宣传科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0年07月28日 18:18 16:56 点击次数:[]

4月28日上午,湘潭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一区为患有帕金森病的张奶奶进行了该院首例深部脑电刺激术(DBS)。同时,这也是湘潭地区首例DBS手术。

张奶奶今年74岁,2009年因出现左手不自主抖动,确诊为“帕金森”病。疾病的早期可口服药物控制,然而随着药物“蜜月期”的度过、病程的延长,近几年,药物的疗效越来越差,药物控制症状的时间越来越短,患者肢体的抖动幅度逐渐加重,肢体动作速度减慢。还伴有行走困难、失眠、便秘、嗅觉减退等症状,甚至生活难以自理。

为摆脱11年疾病带来的痛苦,近日,患者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了湘潭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一区找到了主任林金生寻求治疗。

林金生主任对患者病程进行详尽了解后,带领着科室帕金森团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深入了解。通过一系列严格的医学评估及多番考虑和讨论后,认为张奶奶符合DBS手术适应症标准,简言之,就是用微创的方式在脑袋里安装一个“脑起搏器”。术前,神经内科一区帕金森治疗团队为患者制定了详细的手术的方案。

4月28日,科室特邀空军唐都医院王学廉教授进行手术指导,为患者实行手术。

手术当天8点,患者被送进手术室。术中,手术医生在患者被麻醉状态下,将电极精准植入到其大脑中,时刻观察患者的肢体动作和反应。下午4点,手术圆满成功。术中测试,患者症状改善明显。

据林金生主任介绍,DBS疗法即脑深部电刺激,俗称脑起搏器,是通过植入大脑中的细微电极,发射电脉冲刺激脑深部的特定核团,进而达到控制帕金森病患者肢体震颤、僵直及运动障碍等症状。术后,还能减少患者药量,进而减少药物副作用,提高生活质量。 DBS是目前国内外治疗帕金森病的最佳手术方式,具有微创、可调节、不良反应少、疗效持久等特点。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帕金森病患者都适合做DBS手术,只有经过一系列严格评估且具备手术指征的患者才能进行手术。 湘潭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是湘潭市临床重点专科、中国帕金森中心联盟单位、湖南省帕金森专病联盟副主席单位,开设了帕金森病专科门诊,科室的人才队伍日益壮大,学科能力不断提升。 此次DBS手术的成功实施是由神经内科一区主导,在医务科、影像科、神经外科、手术室、麻醉科等各科室配合下完成,体现了市中心医院优良的多学科协作,也代表医院在帕金森病治疗方面一项新的技术突破——由单一药物治疗走向药物联合手术多元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