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关注 > 正文

妙法治难疾,壮年喜康复

作者: 来源:宣传科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0年07月28日 18:18 16:56 点击次数:[]

------湘潭市中心医院胃肠外科(普外一科)创新方法治愈一例病危腹腔间隔室综合征合并高危小肠漏患者

41岁的李先生因肠扭转在当地医院做了肠扭转复位术,术后1周仍腹胀如鼓,还出现呼吸急促,心率增快,慕名转到湘潭市中心医院。医院普外一科(胃肠外科)与SICU会诊考虑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CS腹腔高压综合症)。普外一科团队立即在生命支持治疗的同时,克服患者先天性消化道旋转不良的困难,成功放置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减压。置管后虽然导管引流量多,但患者症状无缓解。普外一科、SICU、麻醉科讨论病情后认为患者腹腔高压未解除,现生命垂危,需急诊行剖腹探查手术才可能挽救患者生命。

手术中患者血压低,心率达180次/分钟,术中探查发现腹腔内肠管水肿粘连严重,空肠起始部小肠坏死穿孔,腹腔包裹性积脓,且因患者肠扭转缺血,肠管组织条件差,行穿孔修补后肠漏风险高,同时预计患者术后需长期卧床,肠管粘连出现术后炎性肠梗阻可能性大,故术中将肠梗阻导管行小肠内排列,并将空肠造瘘管插入十二指肠减压。

术后患者引流管引流出肠液,造影证实空肠起始部漏。好在空肠造瘘管将大部分胃液胆汁胰液引流出,肠漏情况控制良好,腹腔引流管引流肠液逐渐减少。但引流充分的同时又出现另一个问题:消化液丢失多,且因为肠漏不能进行胃肠内营养支持,患者营养难以维持,同时出现呼吸功能衰竭、肾功能不全、肠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如不能解决消化液丢失及肠内营养问题,患者将很难康复甚至危及生命。经普外一科罗衡桂团队讨论后认为患者肠梗阻导管内排列已有两周,肠管位置已粘连固定,遂在DSA下将导管退至小肠漏口稍远端,利用肠梗阻导管进行肠内营养,并将空肠造瘘管引流出的消化液回输,这一方法,巧妙解决了患者消化液丢失及肠内营养问题,患者营养情况慢慢好转,身体也在逐渐恢复。

历时2个多月,患者经过湘潭市中心医院普外一科、SICU、麻醉科、消化内科、康复科、临床营养科、临床药学等多个科室通力合作,身体得以康复。在这场持久艰难的康复路上,普外一科创造性使用小肠梗阻减压管先进行肠内排列及降压,后将减压管变为肠内营养管,同时解决了术后炎性肠梗阻、高位小肠漏、胃肠内营养等多个临床上颇为棘手的问题,扫除了患者康复路上的多个障碍,为患者痊愈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CS腹腔高压综合症)—— 指由于外伤、手术、炎症等原因引起的腹腔内压力急性升高并持续在>20mmHg时所出现的临床综合征,通常见于重症患者。腹内压力升高会减少腹部器官的血流灌注,损害肺、心血管、肾和胃肠功能,进而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和死亡。

湘潭市中心医院普外一科在科主任罗衡桂教授的带领下,已成为地区最佳,省内先进的专业胃肠外科及减重代谢外科。针对胃肠道系统疾病的微创腹腔镜手术技术已非常成熟,且在省内较早开展代谢减重手术。科室业务技术发展迅速,设有省内地市级医院唯一外科专科胃肠镜室及B超室,常规开展肠道支架置入、肠梗阻导管置入、经皮胃造瘘术等技术。其微创超低位直肠癌保肛、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微创肥胖代谢手术等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通讯员:普外一科 郭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