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

当前位置: 科室首页 > 健康教育 > 正文

8月1日-7日 国际母乳喂养周

发布日期:2022-01-07    作者:     来源:     点击:

世界母乳喂养周

以妇女的健康和安全为宗旨、也为了迎接一个健康和健全的婴儿,打造模范爱婴医院,是湘潭市中心医院的追求目标。
    1990年8月,各国政府、世卫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其它相关组织为促进和支持母乳喂养签署《伊诺森蒂宣言》。自此,湘潭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在每年8月1-7日都会开展世界母乳喂养周宣传活动:母乳喂养是为婴儿提供他们所需营养的最佳方式母乳喂养可以有效改善婴儿健康。

 

提起新生儿科,大家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呢?又如何保证新生儿科的宝宝们获得健康的母乳喂养呢?

 

对于患儿的家属们,新生儿科就是隔离区,入住新生儿科会令家属感到陌生和不安,但同时似乎也代表着患儿家属的看护义务完全移交给了院方。

实则不然,对于这些跟宝宝分开的爸爸妈妈,建议他们可以到院学习如何提供合格的母乳,体验一下袋鼠式护理,还可以了解最新的新生儿家庭参与式护理,为宝宝出院后的成长护理打好基础。

一、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有很多的好处。母乳营养丰富,容易被宝宝吸收利用;母乳喂养可以增进母亲和宝宝之间的感情;母乳中的多种活性物质还能增强宝宝的抵抗力。

为了让新生儿宝宝喝上来自母亲的健康乳汁,新生儿科会给每位家长进行母乳喂养指导并发放宣传手册,指导家属对于母乳的获取及保存。

 

二、早产儿“袋鼠式护理”

我们经常会迎来一些“早到的天使”,迫不及待的出来看这个世界,她们就是早产儿。他们未在母体内发育完全就已出生,其各项身体机能远未达到正常新生儿的标准,并经常伴有各种病症,故需要送医治疗。由医护人员创造一个符合他发育所需的环境,并给予适当的治疗,使其达到正常新生儿体征指标后再交还给父母。为了提高他们的母乳喂养率和成功率,我们在新生儿科里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

早产宝宝光着身子,只带着帽子和纸尿裤,像一只小袋鼠一样趴在妈妈温暖的胸膛上,听着妈妈的心跳,感受着妈妈的温度,而妈妈正通过手持镜观察着宝宝的一举一动。这是新生儿科的“袋鼠式护理”早产宝宝。母子这一面见得可不容易,妈妈除了身体健康、无感冒等传染性疾病,还需要提前1小时在家洗澡,更换干净柔软、棉质、前开口的上衣,使用七步洗手法彻底清洁双手,手机也得严格消毒后才能给宝宝拍照。“袋鼠式护理”让亲子之间通过抚摸等方式进行交流,既能满足宝宝对温度、睡眠、安抚的需要,促进宝宝生长发育,还能提高母乳喂养率和成功率,调整妈妈情绪,预防产后抑郁症。

 

三、新生儿家庭参与式护理

我们不仅早产儿宝宝逐步康复,但是他们不具备自理及沟通能力,许多宝宝出院后因为新手爸爸妈妈缺乏基本护理知识而在短时间内重复入院。更有甚者,某些健康新生儿入院治疗的原因就是监护人员护理不当。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新生儿科的“妈妈”们想了很多的办法。你看,这是现在新生儿科开展的“新生儿家庭参与式护理”。

 

家庭参与式护理  造瘘口护理

新生儿科经历了从普通儿科分离出来建立封闭式病房,到家长通过探视走廊探视,但在这些护理模式中,家长都无法真正参与到护理过程中。随着新生儿学科的发展,我们意识到原有的封闭式的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早产儿住院期间对亲子关系建立的渴求以及疾病治愈回归家庭后父母照护能力的要求,必须积极开发创新意识,在现存的NICU封闭式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做出改革,支持早产儿父母进入NICU直接参与早产儿的护理

湘潭中心医院新生儿科将家庭参与式护理模式(family integrated care,FICare)引入到早产儿的日常护理中,通过袋鼠式护理、亲母母乳喂养以及早产儿妈妈亲自参与喂奶、换尿布等护理工作,让早产儿家长也成为治疗团队的一员,此次护理模式的变革在新生儿科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家长动员及早期培训

案例:

某患儿家属家属刘女士通过培训考核合格后,在病房内见到宝宝并怀抱着宝宝后喜极而泣:“宝宝因为早产,一出生就住进了新生儿科,以前只能在规定的探视时间远距离看看宝宝,现在居然能抱着宝宝,给她喂奶、换尿片,没有比这更人性化的服务了,这将是我们一辈子都会珍藏的幸福回忆。”早产儿妈妈们怀着万分激动的心情第一次拥抱了自己的孩子,第一次体会了自己真实的成为了“妈妈”,小宝贝们也在出生之后第一次感知到妈妈的温暖,这对宝宝和母亲而言,是守护生命道路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护士也从护理的主导者转变为一个教育者,引导者和帮扶者,每一项护理技能的传授都传递着护理人满满的爱。“喂奶”“摆体位”“换尿布”……虽然只是简单平常的操作,但是这是由“代理妈妈”向“妈妈”的过渡,这是守护生命的接力,这是天使守护者爱的传递!

让家属直接参与到早产儿医疗及护理决策的模式是历史性的突破,也将是新生儿护理学的发展方向。新生儿科会不断总结经验,逐渐扩大FICare的适应人群,希望通过此种护理模式的转变,缩短早产儿的住院时间,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和早产儿死亡率,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提高早产儿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为带动湘潭市新生儿学科的发展不断努力!

 

 

世界母乳喂养周

以妇女的健康和安全为宗旨、也为了迎接一个健康和健全的婴儿,打造模范爱婴医院,是湘潭市中心医院的追求目标。
    1990年8月,各国政府、世卫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其它相关组织为促进和支持母乳喂养签署《伊诺森蒂宣言》。自此,湘潭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在每年8月1-7日都会开展世界母乳喂养周宣传活动:母乳喂养是为婴儿提供他们所需营养的最佳方式母乳喂养可以有效改善婴儿健康。

 

提起新生儿科,大家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呢?又如何保证新生儿科的宝宝们获得健康的母乳喂养呢?

 

对于患儿的家属们,新生儿科就是隔离区,入住新生儿科会令家属感到陌生和不安,但同时似乎也代表着患儿家属的看护义务完全移交给了院方。

实则不然,对于这些跟宝宝分开的爸爸妈妈,建议他们可以到院学习如何提供合格的母乳,体验一下袋鼠式护理,还可以了解最新的新生儿家庭参与式护理,为宝宝出院后的成长护理打好基础。

一、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有很多的好处。母乳营养丰富,容易被宝宝吸收利用;母乳喂养可以增进母亲和宝宝之间的感情;母乳中的多种活性物质还能增强宝宝的抵抗力。

为了让新生儿宝宝喝上来自母亲的健康乳汁,新生儿科会给每位家长进行母乳喂养指导并发放宣传手册,指导家属对于母乳的获取及保存。

 

二、早产儿“袋鼠式护理”

我们经常会迎来一些“早到的天使”,迫不及待的出来看这个世界,她们就是早产儿。他们未在母体内发育完全就已出生,其各项身体机能远未达到正常新生儿的标准,并经常伴有各种病症,故需要送医治疗。由医护人员创造一个符合他发育所需的环境,并给予适当的治疗,使其达到正常新生儿体征指标后再交还给父母。为了提高他们的母乳喂养率和成功率,我们在新生儿科里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

早产宝宝光着身子,只带着帽子和纸尿裤,像一只小袋鼠一样趴在妈妈温暖的胸膛上,听着妈妈的心跳,感受着妈妈的温度,而妈妈正通过手持镜观察着宝宝的一举一动。这是新生儿科的“袋鼠式护理”早产宝宝。母子这一面见得可不容易,妈妈除了身体健康、无感冒等传染性疾病,还需要提前1小时在家洗澡,更换干净柔软、棉质、前开口的上衣,使用七步洗手法彻底清洁双手,手机也得严格消毒后才能给宝宝拍照。“袋鼠式护理”让亲子之间通过抚摸等方式进行交流,既能满足宝宝对温度、睡眠、安抚的需要,促进宝宝生长发育,还能提高母乳喂养率和成功率,调整妈妈情绪,预防产后抑郁症。

 

三、新生儿家庭参与式护理

我们不仅早产儿宝宝逐步康复,但是他们不具备自理及沟通能力,许多宝宝出院后因为新手爸爸妈妈缺乏基本护理知识而在短时间内重复入院。更有甚者,某些健康新生儿入院治疗的原因就是监护人员护理不当。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新生儿科的“妈妈”们想了很多的办法。你看,这是现在新生儿科开展的“新生儿家庭参与式护理”。

 

家庭参与式护理  造瘘口护理

新生儿科经历了从普通儿科分离出来建立封闭式病房,到家长通过探视走廊探视,但在这些护理模式中,家长都无法真正参与到护理过程中。随着新生儿学科的发展,我们意识到原有的封闭式的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早产儿住院期间对亲子关系建立的渴求以及疾病治愈回归家庭后父母照护能力的要求,必须积极开发创新意识,在现存的NICU封闭式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做出改革,支持早产儿父母进入NICU直接参与早产儿的护理

湘潭中心医院新生儿科将家庭参与式护理模式(family integrated care,FICare)引入到早产儿的日常护理中,通过袋鼠式护理、亲母母乳喂养以及早产儿妈妈亲自参与喂奶、换尿布等护理工作,让早产儿家长也成为治疗团队的一员,此次护理模式的变革在新生儿科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家长动员及早期培训

案例:

某患儿家属家属刘女士通过培训考核合格后,在病房内见到宝宝并怀抱着宝宝后喜极而泣:“宝宝因为早产,一出生就住进了新生儿科,以前只能在规定的探视时间远距离看看宝宝,现在居然能抱着宝宝,给她喂奶、换尿片,没有比这更人性化的服务了,这将是我们一辈子都会珍藏的幸福回忆。”早产儿妈妈们怀着万分激动的心情第一次拥抱了自己的孩子,第一次体会了自己真实的成为了“妈妈”,小宝贝们也在出生之后第一次感知到妈妈的温暖,这对宝宝和母亲而言,是守护生命道路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护士也从护理的主导者转变为一个教育者,引导者和帮扶者,每一项护理技能的传授都传递着护理人满满的爱。“喂奶”“摆体位”“换尿布”……虽然只是简单平常的操作,但是这是由“代理妈妈”向“妈妈”的过渡,这是守护生命的接力,这是天使守护者爱的传递!

让家属直接参与到早产儿医疗及护理决策的模式是历史性的突破,也将是新生儿护理学的发展方向。新生儿科会不断总结经验,逐渐扩大FICare的适应人群,希望通过此种护理模式的转变,缩短早产儿的住院时间,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和早产儿死亡率,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提高早产儿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为带动湘潭市新生儿学科的发展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