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今年的世界帕金森病日主题是“综合治疗,品质生活”。为提高广大帕金森病患者及家属对帕金森病的认识,4月10日上午神经内一科和康复科共同举办了大型“世界帕金森病日”义诊活动。
众所周知,帕金森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慢性退行性运动障碍疾病,在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患病率约为1.7%。据统计,到2030年中国的帕金森患者将增加到500万。目前已经成为仅次肿瘤、心脑血管病严重威胁老年人群健康的第三大杀手。帕金森病的典型症状除了我们所熟知的“手抖”即静止性震颤外,还有运动迟缓、肌强直、姿势步态异常等,多数患者还伴有一定程度的焦虑、抑郁、失眠、嗅觉减退、便秘、语言减少等非运动症状,这种疾病虽不致命,但会给患者的身心和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
首先,林金生主任深入浅出的向病友们详细介绍了最新的中国帕金森治疗指南。针对帕金森病的药物选择与治疗、手术治疗、康复与运动疗法、心理干预、照料看护、人工智能及移动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科普讲解。
神经内科在每年的4月11日均开展大型义诊活动,为帕金森病患者创造一个可以与专家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此次义诊活动吸引了众多患者和家属前来参加,在一对一的咨询中,更有众多的帕友见到了熟悉的专家,调整了治疗方案。

据了解,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于2019年加入“中国帕金森联盟”,2020年已在市内率先开展DBS手术治疗(脑深部电激术),手术治疗使帕金森病患者受益良多。
帕金森病需要全面综合的治疗和长期管理。药物治疗是首选,是整个治疗过程中的主要治疗手段,手术治疗则是药物治疗的一种有效补充,此外还要配合康复训练和心理疏导与照料。在生活方面,家庭护理要得当,保持心情舒畅,多做心理疏导和运动康复操。精心药物治疗后,当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DBS手术治疗(深部脑刺激疗法,即为患者植入脑起搏器)是目前的最有效可行的措施之一。
帕金森病人若能早期发现并及时进行规范治疗,通过药物和手术进行干预,可基本使患者过上趋于正常人的生活。患者不能等到帕金森病影响到生活质量了才进行治疗,一旦确诊,应该早期开展治疗,帮助患者延缓帕金森病症状进展,使其获得较好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