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市中心医院创建于1900年,其前身为惠景医院。百年惠景名院,几代护理人智慧与文化的积淀,铸就了湘潭市中心医院“仁爱为本,慎独为魂”的护理理念。去年,医院成立骨科专科、呼吸治疗专科、急诊急救专科、重症专科、PICC专科、儿科专科等18个专科护理小组,以“拓展护理专业内涵,推动护理专业发展”为主题,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构建起独特的医院护理文化。
铸特色专科护理品牌,展百年人文惠景风采
——湘潭市中心医院创新专科护理工作侧记
2014年,湘潭市中心医院紧紧围绕“重临床、建机制、改模式”的管理思路,以创建省级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医院为目标,全面推进护士岗位管理,切实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专科护理特色更加凸显,优质护理服务技术和水平进一步提升。
去年,病人对医院护理工作的平均满意度达94.24%。近日,护士苏瑶代表湘潭市参加湖南省最美护士评选,百年惠景名院风采进一步彰显。在5.12国际护士节来临之际,记者走访了医院骨科、心内科、肿瘤科、普外科四个科的特色护理专业组,感受这抹最亮的风景。
骨科护理专业组:
人性化护理:让病人更舒适
人性化的护理是一门艺术,不仅仅要求护士有优雅的举止、整洁的仪表、轻盈的动作,给人以美感,更要想患者之想,做到细致入微的关心患者。而这种“爱心”是湘潭市中心医院骨科护理专业小组开给所有患者的一张最温馨的药方。
疼痛是骨科患者不可避免的问题,该科医生护士与患者进一步加强合作,应用全程无痛、超前止痛、安全止痛等新理念,采用多模式、多阶段、多途径、多药物的方法对患者进行疼痛管理,将疼痛降到最低点,以增加手术患者舒适度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手术后第一天晚上竟没有疼痛感觉”,这是住在骨科病房的大部分患者的真实感受。自从开展无痛病房以来,骨科的陪护率由原来的72%下降到现在的30%,病人满意度由原来的92%上升到现在的98%。
专业化护理:让病人更安全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针对围手术期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是提高手术安全性和防止并发症的关键。该科确定了《高龄髋部骨折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临床研究》,并取得了成果。在推广原课题成果、充分领会其精华所在的基础上,不断归纳总结,对高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将自制临床护理路径及自拟健康教育计划单运用到临床护理中,明显的降低了各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患者恢复快,最大可能降低骨折后致残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大大降低家庭经济的负担,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现在骨科每年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达两百多例,出院后回访均对疗效满意。
整体化护理:让病人更放心
在骨科病房,责任护士实施8h在岗,24h负责制,对所分管的患者的所有护理工作全面负责,包括生活照顾、病情观察、治疗、康复、健康指导等,即使休息也有同组护士代管,为患者实施完整、连续的全方位照顾。每天在病房定时有责任护士指导患者进行个性化的康复锻炼;病人出院前责任护士会教会患者日常生活训练、助行器的使用、如何转运等技能;出院后由医生和责任护士共同对患者进行回访,了解患者的恢复情况,并进行健康教育和康复指导。
心内科护理专业组:
改变排班,实行全责式护理模式
在患者需要第一、兼顾护士意愿的原则下,心内科积极推动护理分工模式的改革,全面推行“护士包病人”的全责式护理工作模式,每名责任护士平均负责患者不超过8个,承担所管床患者的基础护理、病情观察、用药治疗、健康教育等所有护理工作。选拔能力强的高年资护士担任护理责任组长,固定跟组至责任主治。护理小组对本组病人实行全程、无缝隙护理,治疗、护理全部由本组护士完成,低年资责任护士负责本组病情相对轻的患者,责任组长则负责本组危重病人并对全组病人的护理工作进行指导和督查,做到护士人人管病人,病人时时有人管。这种护理模式既让病人熟悉自己的主管护士,也让分管护士对所管病人情况了解,为和谐的护患关系打下良好基础。
护士通过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在照顾患者的饮食起居过程中,对特殊病人的基础护理也逐渐摸索了一套新的护理服务经验:如心脏介入手术病人服研制质量管理小组被评为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自制棉背心防止危重病人在进行各种操作过程中受凉;针对心血管病人记忆力低下的特点和为了解决健康教育的连续性,设计了床旁健康教育卡。科室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营养评估,根据患者的体重、血压、蛋白指数等进行评估,护士全程参与患者营养管理。
完善管理,将“满意服务”转变为“感动服务”
建立了心血管重症监护室,对病情危重、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实行集中管理,实施无陪护管理。实施首尾负责制主动服务,提倡服务在红灯响应之前,实现护理服务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的转变,患者满意度达到97%以上。落实“051”护理(普通病人入院0分钟接待,5分钟完成入院介绍、10分钟病人对病房环境有一个初步了解)。让病人充分享受到“用情护理,用心服务,以人为本,全人照顾”的护理服务。
为了将护理工作重点前移,采用PDA移动护理工作站,推行了表格式瘦身版护理文书,取消了不必要的护理记录,以前很多需要护士记录的内容现在只要打钩就可以了,将护士还给病人,护士都在各自分管的病房里为病人服务,如翻身抹澡、梳头洗脸、和患者交流等。把制度承诺从墙上“请”下来,让优质服务从文件中“走”出来,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了解病人的心理与需求。
创新思维,服务无止境
积极拓展护理服务领域,开展了心血管病人健康俱乐部、生命网工程,出院病人回访及社区护理等新的服务项目,成立护理志愿者队伍,组建健康俱乐部,如心血管生命网;护理工作范围从治病扩展到防病保健,护士走出医院迈向社会。
自从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以来,护士姐妹们全身心投入到优质护理服务之中,用真心、爱心建立了真挚的护患之情,用耐心、细心和责任心的优质服务抚去了无数病患的痛苦,嬴得了他们的尊重和认可。由于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基础护理做到实处,科室的陪护率从原来的70%下降到现在的40%,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从原来的92%上升到现在的98%,护士满意度从86.7%上升到99.2%,电话回访病人满意度达100%,基础护理合格率平均为97.5%;护理不良事件、投诉事件较前明显下降。
血液肿瘤科护理专业组
擦亮湖湘肿瘤护理品牌,给患者更多家的温馨
伟人故里,湘江河畔,湘潭市中心医院肿瘤专科在当下护理需求的不断细化下,在医院领导的重视与支持下,根据自身特色,不断壮大和发展肿瘤专科护理队伍,为努力打造别具特色的湖湘肿瘤护理品牌而不断进取。
湘潭市肿瘤专科护理小组是基于湘潭市中心医院肿瘤科而成立的一支肿瘤护理专业化素养很高的队伍。自1996年肿瘤科成立以来一直从事抗癌俱乐部活动、2013年获得疼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湖南省肿瘤专科护士进修和实习基地”等荣誉称号,是湘潭市唯一一个省内肿瘤护理专科实习基地。
湘潭市中心医院肿瘤专科护理小组在许多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
优质护理服务方面:1、打破传统护理服务模式,全面推进科室责任制整体护理。首先分析影响护理满意度出发,找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明确护士职责和各班职责,从患者环境、护士服务态度等多方面提升护理服务层级。2、创新护理管理模式,将精益思维融入护理管理,通过弹性派班,责任护士相对固定的方式创造最优质的护理服务,定期举办的肿瘤俱乐部活动更是急肿瘤患者之所急、想肿瘤患者之所想,更贴心的解决患者的实际问题,拉近了肿瘤专科小组与肿瘤患者的距离。
新技术以及项目方面:肿瘤专科护理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积极开展各种新技术,如肿瘤微创穿刺术后护理、全身热疗护理、B超引导下用改良赛丁格行PICC穿刺技巧等,其中PICC穿刺技巧由组长亲自设计,亲自指导改良,与传统的置管技术相比,改良的PICC操作简单、安全、无痛苦、并发症低、留置时间长,已被广大患者所接受,PICC被称作是一条维持生命的特殊"生命通道"。
首批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普外科
创新优质护理服务 专注专科护理发展
2010年普外科在全院率先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成为第一批“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科室”。每一次的护理改革,普外科都不甘人后,冲锋在前,充分诠释了医院“团结、务实、奉献、创新”的精神。
快速康复护理:由普外一科护士长主持的科研项目《快速康复个体护理预防老年腹部手术围术期并发症的研究》已立项。从术前准备、术后进食、活动等方面根据老年病人特点进行个体护理,所有术后病人均根据病情实施快速康复,术后早下床、早拔管、早进食,通过各种评估表的应用,制定个体化的护理计划和健康宣教,促进病人康复。
成熟开展造口护理:造口护理的成熟发展,良好地保证了疑难造口病人的护理质量。近5年成功护理造口病人300余例,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普遍认可。2013年医院成立了伤口造口护理专业小组,组织培训,对伤口造口护理进行技术指导和质量控制。2013年普外一科成立造口病人阳光之家微信群和QQ群,为造口病人搭建一个可以沟通和交流的平台。
2014年,普外一科成功救治护理一例造口严重并发症患者。患者为外伤后回肠造瘘病人,全身情况差,伤口愈合慢,回肠造口不停有粪水流出,且造口周围与皮肤之间因愈合不良出现窦道,造口小组成员精心护理、医护人员群策群力,全力救治,使患者闯过了感染、造口皮肤黏膜分离、粪水性皮炎、窦道形成、造口回缩五道难关,住院107天痊愈出院,随访1年多身体状况良好,造口皮肤黏膜红润,排便正常。这标志着医院造口伤口的救治护理达市内领先水平,近2年救治造口伤口疑难病例20余例。
伤口渗漏护理:外科手术后患者伤口出现渗漏或癌症晚期伤口愈合不良,分泌物多,常渗湿病人的伤口敷料甚至衣物、被服,病人不舒适且心理负担重。普外一科从2010年开始把造口袋应用于伤口渗漏患者,造口袋能有效收集渗漏液,保持衣物被服干燥,皮肤不受浸渍,病人舒适,心理负担小,护士也便于观察渗漏液且无需反复更换被服,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也得到了病友的认可和好评。
管道固定护理:外科病人管道多,因为活动或其他原因导致管道非计划拔管影响病人的康复,普外一科积极开展QCC活动,寻求解决方法,改良管道固定方法,采用活瓣式固定方法加强对管道的护理。通过固定方法的改良,科内非计划拔管率由5%降到了1.36%,效果显著,病人感觉舒适,护士操作方便。提高了管道护理质量。
为加强手术病人和危重病人的管理,2010年普外科成立危重病人集中管理室,采取封闭式管理加强手术病人和危重病人的救治和护理,同时考虑到手术后病人的疼痛及在封闭环境中的情绪波动影响,科室采取音乐疗法来缓解患者的疼痛和焦虑、抑郁情绪,得到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和认可。
结语:
湘潭市中心医院护理人在专科护理上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也收获了累累硕果。2013年,该院肿瘤专科、介入专科通过省卫生厅评审,成为湖南省专科护士培训实习基地,近年来共培养ICU、手术室、急诊等专科护士150人;近年来,每年全院护理人员共发表论文60余篇;护士的护理科研意识逐年增强,每年都有1-2项市级以上科研项目立项;并有多项科研课题获奖,其中《加压氧罩治疗局部创口的应用研究》等2项课题获湘潭市科技成果二等奖;《自护理论与ADL改良Barthel指数在脊柱损伤临床护理中的应用研究》等9项课题获湘潭市科技成果三等奖;2013年骨科护理科研项目《高龄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的护理研究》获得市医学会一等奖。《输液瓶缺药信号开关》获国家专利;取得QC成果24项,其中《稀便失控护理方法的创新》及《癌症的三阶梯止痛》等6项荣获国优QC成果奖。
改革永远在路上,创新无止境。湘潭市中心医院专科护理的探索与实践,有力促进了全市乃至全省护理水平和能力的提升。医院负责人表示,他们将继续深入推进优质护理服务,为护理事业的发展谱写绚丽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