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三甲”复评工作的深入开展,麻醉科主任杨军组织科内人员将完善的各项应急预案落实到实践演习,并拍摄成视频以供大家学习。
4月,科里进行《患者从手术室转入麻醉复苏室的交接流程》的演练,我被安排充当一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体验者。我穿着病人服,戴好手术帽,身上黏贴着各种引流管道,口里含着气管导管,睡在狭小的转运床上。随着车子吱吱行进时发出的的声音,闭着眼睛的我被麻醉医生和手术护士从手术室送到麻醉复苏室。颠簸中,气管导管压着我的咽部很难受但又不能说话,当时的我突然体会到了病人的那种恐惧和无助:处在陌生的环境、面对陌生的人,对病情的担忧,术后恢复的小疑虑,身体的不适及疼痛等等,各种思绪纷至沓来。
我默默念着平时的工作流程,也就是现在同事们正在实施的步骤。接好呼吸机、约束好双手、固定好引流管、查看伤口,从上到下的交接班,真心希望她们能早早地呼唤我,快快到拔管能睁眼的阶段。
其实,除去笑场重拍的阶段,我老老实实躺在推车上的时间不超过30分钟,但偏偏腰背酸痛,哪哪都不舒服。可怜那些术后患者,该有多难受啊!
通过这次亲身体会,让我更直接、更全面地了解到患者手术后那种焦急的心理和特别的需求,对科内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从患者进麻醉复苏室那一刻起,我们便要全面地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给与正确的护理和治疗,通过科学管理,确保患者的安全;当患者苏醒后,我们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关注患者的不适和诉求,并及时帮助解决,通过给予心理支持和人文关怀,让患者在陌生的环境中找到归属感;我们对患者多一句问候,多一丝微笑,患者就会少一份恐惧,少一份担心;我们将每一项工作流程都细节化、规范化,就会让每一位转入麻醉复苏室的患者更安全。
“常将人病当己病,常将他心比自心。”这是我与患者换位后的思考与体验。
文/陈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