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医院要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医院要闻 > 正文

韧劲进击在前沿――记湘潭市中心医院心内科主任、心血管介入专家黄河

发布日期:2015-06-13    作者:admin     来源:     点击:

常言道:“心脏是人生命的发动机”,是人体安危的关键所在,是医疗的“非常之地”。要在这“非常之地”巧施绝技,让濒危“发动机”回归正常运转,实在是医界一大难事。而湖南省湘潭市中心医院心内科主任、心血管介入专家、硕士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黄河,就是当今专事征服这“一大难事”的学术领跑者。

早在二十多年前(1994年),31岁的他开始学习、运用介入技术诊治冠心病。俗话说“螺丝壳里做道场”,说的是在极小的环境中进行大活动,而心脏介入治疗更是在比螺丝壳小千百倍的人的血管内施展“绝技”,用一根小至毫米的导丝伸进血管,直抵心脏,在血管内植入微而又微的器械,将血管疏通,让患者血流恢复畅流,赢回一条条鲜活的生命!经20年之努力,黄河和他带领的团队的心脏介入诊疗技术已十分成熟,运用介入手术诊治康复心脏病患者20000多人。他本人主持手术挽救了疑难危重心脏病患者4000多人的生命。现在,他们继续以极强的韧劲、顽强的钻研精神,开拓出许多高精项目,在全省乃至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为强化、深化介入医技、造福病人,不断作出令人瞩目的业绩……

令人惊叹的众多“率先”

1984年夏天,黄河从衡阳医学院毕业参加工作后,在认真工作之余,他的业务学习劲头始终不减。1989年他调至湘潭市中心医院心内科工作,坚持学习仍是他唯一嗜好。这年冬,医院派他去湘雅附二院进修心血管介入诊疗技术。他如饥似渴地汲收着这项新的诊疗知识。他大量地研读国外文献,了解国际心血管病治疗技术新进展,文献中对于经皮冠脉球囊扩张术、二尖瓣扩瓣两项国内尚未开展的高新技术的记载,让他大开眼界。圣诞节之夜,他与同学在一起聊天,那时星光满天,博览群书的他想起了大科学家康德“仰望星空”的名言,康德一生对未知不倦的探求精神激励着他。他仰望高天闪烁的星星感叹道:“要是能把经皮冠脉球囊扩张术和二尖瓣扩瓣术学会了,就是这辈子最大的满足了!”黄河说的这两项技术对于当时的他来说,真如星星那样遥不可及。然而,就是从那时起他暗暗下定了“摘星”的决心。

从那时起,每天下班后,草草吃了饭就一头扎进读书、学文献之中,直到凌晨才休息。一本厚厚几十万字的初版《介入心脏病学》他反复研读数遍,把书也翻烂了。还有《实用内科学》、《希氏内科学》等等,也反复学习多遍。对于国外的文献资料提供的介入诊疗最新信息,以他娴熟的外语能力,他都及时掌握。学习中,为加强记忆,他还做了大量读书笔记,达数十本之多,读书笔记摞起来比书还厚。

在读书学文献之外,黄河对院领导安排的外出学术交流和研修活动,十分珍惜。除了在湘雅附二院进修,他还到广东省心血管研究所研修学习,并远赴日本彦根市市立病院学习。在他走上病室负责人岗位后,更是加强了介入诊疗的中外学术交流:从邀请世界著名心电生理中心德国堡圣乔治医院欧阳非凡教授到院指导交流,到与国际顶尖复杂冠脉介入中心日本草津心脏中心结成友好合作关系,等等。

黄河就是这样率领团队极充分地汲取中外介入治疗顶级技术,极大地丰富和提升了我院介入医疗水平。他把汲纳的技术变为自己及团队的医疗实践行动,他领导的团队是湖南省率先开展经皮冠脉介入治疗、二维及三维指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复杂心律失常(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心房纤颤)、介入治疗先心病(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及风心病二尖瓣狭窄的单位之一。同时不断填补湖南省心血管医疗领域的空白,屡开湖南省甚至中国之先河:

植入湖南省第一台双腔心脏起搏器;

全省最先开展Sideris补片、Amplazer补片介入封堵先心病的治疗;

全省最早开展胸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治疗;

率先在全省心内科开展主动脉内囊反搏治疗心源性休克;

率先在全省心内科开展血液储备分数(FFR)指导冠脉介入治疗;

省内首家开展左心耳封堵术;

率先在中国开展微循环阻力指数(IMR)指导冠心病诊疗……

在心内科如此多的“率先”成绩,令人惊叹!同事们说黄河的成果已是“群星灿烂”,大大超过了他当年仰望星空希望摘取“经皮冠脉球囊扩张术”和“二尖瓣扩瓣术”两“星”的期望!

黄河的进取是不间断的。他有意识下决心攻克世界上公认难度极大的“冠心病介入治疗最后的堡垒”—冠脉慢性闭塞病变介入治疗:近年,以他为核心攻关的“慢性闭塞病变”的诊治成功率达到90%,居国内一流水平,为此多所医学院及兄弟单位都请他去交流冠脉慢性闭塞病变介入治疗经验;在“冠脉微循环”诊断治疗冠心病上,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多次被邀请参加国际及国内许多会议做专题发言……。

近几年,黄河和他率领的团队年介入手术量达到3000多台次,居湖南省前列;每年1OO多例血管内超声检查,排全国前列;逆向导丝技术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成功率达90%以上,为国内一流水平……

黄河常说:学术、技术的水平,只有互相交流才能提升,一个医院水平高还不够,全国患者这么多,为患者造福,就得加速院际技术交流,共同提高水平和能力!秉承这个理念,由黄河倡议,组建了“中国中部地区复杂冠脉介入治疗论坛”,每年由成员省医院轮流主持,共同讨论分析疑难病症,在中南地区反映强烈、收效很好。湘潭市中心医院心内科已成功举办一次。

在对介入治疗的深入研究和实践的同时,黄河还及时进行理论总结,写出了十余万字的论文,如《膜部室间隔缺损介入分类及封堵器选择的探讨》、《遗传性心脏传导阻滞一家系调查与致病基因研究》等20多篇发表在《中国医药导刊》、《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等国刊上,深获好评。最近,他还编著了一本《复杂冠脉病变介入治疗图谱》。图谱中有关前向、逆向导丝技术治疗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的案例,全是患有严重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等命悬一线的患者,对国内深化冠心病介入治疗研究有重要的引导、启迪作用。在科研上,黄河先后获湖南省、湘潭市十次奖励。

疑难病症的当关“勇士”

人生于世,究竟是“知难”还是“行难”,数十年前中国知识界曾进行过大争论。其实是“知也难”、“行也难”,最难的是“知行合一”。所谓“知”者,是人们对知识(理论)的把握;所谓“行”者,是人们对于知识(理论)的实践,即把“理论变为现实”。在介入治疗理论的研究上,黄河是佼佼者;而在把介入理论变为现实,即治病救人上,黄河也是佼佼者。他是介入治疗的“知行合一者”,这体现在他所掌握的介入治疗的高超技术上。他多次说:“这介入治疗手术就是技术活,就像木匠一样越纯熟越好,但我们更要牢记,每个病人都有自己的特点,都是独一无二的作品。”

在强化介入治疗理论思考的同时,黄河强化了自己介入手术临床手上功夫的操练,一开始他就处在高起点上。

1997年,湘钢一位退休的刘老,被医院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这是一种极严重的心血管病,就像病人的心脏上安了一颗定时炸弹,说不定什么时候一破裂就会导致死亡。患者曾去省城最著名的医院求治,可医师感到这种手术难度太高,风险太大,便建议他回当地做保守治疗。刘老很悲观,想到这么权威的医院也拒绝治疗,肯定是求生无望了。然而刘老的儿女都很孝顺,不忍心看着父亲的生命就这么拱手让病魔夺走,便抱着最后一线希望找到黄河。黄河看到老人的极度痛苦和他儿女们的一片孝心,他那颗善良的心被打动了,决定冒险接下这台手术。可这是省内第一台主动脉夹层支架内固定术呀!黄河在院领导曾建平的支持下详细制定方案,进行周密准备,几个小时步步为营的措施,手术终于取得圆满成功!获得第二次生命的刘老及其儿女对黄河表达了深深感谢之情。

多年来,黄河闻听的感谢之声已绵绵盈耳。有的感谢之声更是来自十余年后。

2011年9月28日,湖南省首例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谭女士来到湘潭市中心医院复查,心脏彩超结果显示,她的心脏在接受介入手术14年后还和正常人一样强劲,目前无任何后遗症。原来,在1997年,湘潭市中心医院率先在湖南省开展经皮Sider’S补片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和房间隔缺损,从而结束了省内过去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只能开胸体外循环手术的历史。谭女士就是这一先进技术的直接受益者,而为她实施手术的,便是中心医院心内科主任黄河。她对黄河说:“真感谢您啊黄大夫!当初我根本没想到得了心脏病还能活下来,由于您高超的手术,使我现在工作生活都很健康,太谢谢您了!。”

2012年某日,吴女士因心绞痛在外院做介入治疗,术后半年症状没有改善。慕名请黄河主任会诊。黄河主任根据她的病情采用了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微循环阻力指数测定技术检测后,判断她除了心外膜狭窄外,冠脉微循环也有严重病变。为她调整了治疗方案,半月后困扰她数年的心绞痛症状彻底消失。

现今,湘潭市中心医院的介入手术已被医界公认为在全省领先、在全国有影响的位置。作为一个地级市医院有如此影响,是多么不易!出现了省城病人往湘潭“跑”的现象。如2013年长沙患者粱某,2011年在长沙某著名的医院住院,做冠脉造影提示右冠慢性闭塞病变,当时在该院行PCI(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治疗未获成功,病情日深,稍活动就出现心绞痛,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2013年慕名前往湘潭市中心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黄河仔细诊查了他的病况,亲自主刀采用先进的“逆向导丝技术”,成功开通右冠闭塞病变,使梁某一扫病痛之苦,康复出院。梁对此十分满意,给黄河的医术水平给予很高评价。如今“慕名”前来湘潭市中心医院作冠心病介入治疗手术的不仅来自全省各地,还来自广东、福建、江苏等省,最远的来自新疆。省内外的患者一到医院,就点名要求黄河手术,被人戏称为“不见黄河心不死”。

因介入治疗的理论研究和手术成功率的“双实绩”,经卫生部考察确认,黄河和他率领的湘潭市中心医院心内科成为国家级心血管介入培训基地。

唯公、纯正的“大气之人”

同事们说:“黄河主任很大气。”

现在已年过五十的他,在对本科室目前在介入科研和治疗方面的领先状况十分满意的同时,对科室的前景却“忧虑在胸”。为此,他费尽思考。他说:“人都是要老的,我也有退休的那一天,而我们的科室会长期存在,如何保持科室的科研、治疗的高水平,达到长盛不衰,这是我目前最担心的。”科室的事业要持续发展,关键在人。为了培养年轻人,他逢会必讲学习的重要性,学外语的重要性;他谆谆辅导、帮助鼓励年轻医生上台做手术;对势头良好的年轻人,均送出国进修学习,有送至德国研修的(如吴名星医生),有送至日本深造的(如黄浩波医生等)……心中装着科室的远大前程,为培养年轻人不遗余力,没有大胸怀是做不到的。他对年轻人的倾心培养,目前已效果显现。一批年轻医生走上主刀的手术台,一篇篇研究论文在各种刊物发表。2014年3月,他派小范医生去北京参加一个心血管国际学术交流,作为参会的唯一一家地市级医院,在学术报告评比中,力压全国知名医院斩获第一名,震动全会场,报告主讲人小范医生被韩国国立医院的一位著名国际心血管权威主动邀请免费进修一年……这些成绩,无不渗透着黄河的心血!

对于金钱,黄河一直看得很淡。他不愿意为金钱使自己心累。作为医院心脏手术的“第一把刀”,求他做手术的病人及家属何其多,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向他送红包的更不乏其人。对于患者或其家属送的红包,能退掉的一定退掉。对不能退掉的病人或家属,黄河为了不影响病人的情绪,开始都“收下”,然后一律交护士长们交代在手术后退给病人或家属,退不掉的,就由护士长们代病人缴院财务作医疗费。

不打牌,不搓麻,不蹲塘,唯一的爱好是钻研医学,一有时间就外出研修和学术交流……黄河教授就是这么志存高远、公事唯大、廉洁勤奋地工作,纯正做人,终于造就了他在心脏病介入治疗、研究领域的高端成果,所带领的科室团队在介入治疗上的整体实力不断提升,成为省内外介入治疗的明星团队。他不曾停步,他总在向新的前沿目标进击,他的顽强韧劲使他在30多年从医历程中取得了不凡的业绩,这种顽强韧劲也将使他赢得更瞩目的新成果!

他的业绩和成果,获得了医院、社会的广泛认可,如今他是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和南华大学兼职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医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冠心病介入治疗委员会常务委员,卫生部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湖南省起搏与心电生理学会、湖南省心血管专业委员会,湖南省临床介入治疗质量控制中心委员会,湖南省内科学会等多个学会委员,湘潭市心血管内科学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重点专科和湘潭市心血管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曾先后获得“湖南省先进工作者”(省劳模),湖南省“天晴杯”优秀科主任、“湘潭市优秀专业技术骨干人才”、“湘潭市十大杰出青年”、“湘潭市医卫专家”等多种荣誉称号。

上一篇:6·1 烧伤科为2岁小患儿捐款

下一篇:6·1 烧伤科为2岁小患儿捐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