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医院要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医院要闻 > 正文

湘潭优秀医务工作者周湘鸿:急救战线上的“白衣尖兵”

发布日期:2019-08-27    作者:admin     来源:     点击:

目光锐利、动作干练,说话条理清晰语速较快,交谈时一下切中要害……湘潭市中心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兼院前急救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周湘鸿的身上,处处体现着长期从事急诊急救工作带来的“职业习惯”。

十余年急诊急救岗位上的磨炼,加上急诊急救领域积累的丰富经验,使每次急救现场的有效救治中,总能在第一时间看到他不停组织、指挥的身影;当“岁月静好”时,他却“居安思危”,不遗余力地普及推广自救互救知识、AED投放、三级医生出诊制度等,让生命战胜随时可能出现的意外。

急救一线,临危不乱勇于担当

燃烧的汽车、散落的死伤者,伤者中有人在呻吟、有人生命垂危……这是2015年9月25日,沪昆高速湘潭段发生一起三车相撞起火的特大交通事故现场。

奉命救援的周湘鸿和急救团队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后,面对惊心动魄的惨烈场景,周湘鸿临危不乱有序指挥、身先士卒开始行动。一些伤者被抛离高速公路,他就带领急救人员翻越隔离带、滑下路基护坡……以最快的速度寻找到所有伤者,随即现场评估、紧急处置……当医院另外的驰援救护车火速赶到时,现场所有伤员已被急诊处置完毕,第一时间被送往医院并直接分流到住院部。市中心医院的此次救援响应快速、抢救及时,堪称急救的经典,得到了省领导的赞许。

“急诊急救医生在任何危急状态下,都要镇静和高效处置,这样才能使焦急的患者及家属镇定下来。”周湘鸿说。

各种意外伤害的院前急救、对脑卒中患者的及时抢救等如何能更加有效地争分夺秒?对这样的问题周湘鸿也进行了深入思考。近年来,他提出并实施对院前急救流程进行优化改造,大大缩短了院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绕行急诊溶栓DNT时间;他联合医院卒中中心,掌控风险、勇于担当,在国内率先常态化开展急救车上溶栓,使患者病情及时得到控制,目前该院急救车上溶栓救治已成功30余例。

针对120医生出诊时会遇到的一些问题,周湘鸿还在全国首推院前三级医生出诊制度,即前方医生出诊时,后方高一级别的医生待命并随时驰援,通过加强急救来抗击死神、护佑生命。

防患未然,“居安思危”提升急救能力

目前,不少群众缺乏规范的急救知识,公共场所急救自助设备也不足,湘潭的急救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包括自救互救在内的急救技能,能及时挽回一个人的生命,所以实用急救技术要大力倡导、普及。”周湘鸿说。

作为一位急救专家,他多次向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进言、呼吁全社会要关注急救、重视急救;在他的不懈推动下,我市急救普及工作更出现了可喜的亮点:

2018年12月,我市在华银国际大酒店投放了湘潭首批AED(即自动心脏体外除颤仪)并开展使用培训;

2018年6月,航空救援项目也首次成功落户湘潭,湘潭市民有了一条空中“生命走廊”;

周湘鸿还经常和相关人员一道深入学校、机关、厂矿、社区等宣讲、普及预防意外、自救互救等急救知识……。

2018年,一本《湘潭市院前医疗急救工作手册》出现在市内广大急救工作者面前,如此将急救行为规范化、标准化的手册,在省内都是首本。这是周湘鸿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主动总结、主编出来的。

除了“著书立说”外,周湘鸿在学术上的另一个兴趣,是在科室组建科研兴趣小组,并坚持每周进行一到两次的科研活动和学习。大家聚在一起,互相捣鼓、切磋,近五年来,兴趣小组开展的科研项目小有成就,获省医学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三等奖各1项,市医学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近年,周湘鸿在重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生命无价,人间有爱”。市中心医院承担着湘潭市区90%的急救任务,周湘鸿每年带领科室人员要完成各类日常急救任务1万余次,他的仁心仁术、他的胆识担当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高度赞誉和好评。2018年,周湘鸿荣获“湖南省院前急救管理先进个人”称号,他带领的市急救团队连续两届获得湖南省急救技能比武一等奖。

文/尹义龙 沈灼非

图/王志成

上一篇:采用人工智能AI机器人阅片,这个项目将惠及3.2万高校新生

下一篇:采用人工智能AI机器人阅片,这个项目将惠及3.2万高校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