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春节,无疑是一个让全国人民都揪心又难忘的春节。
在微信朋友圈、微博、抖音上每时每刻都在传递各个医院的第一线消息:拥挤的就诊现场,一床难得的病房,身心疲惫的医护人员……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从武汉爆发,各地相继出现感染患者,到湘潭市确诊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湘潭市中心医院急诊科开展了一场紧张、有序的没有硝烟的战斗。

春节期间,是急诊科最繁忙的时段,每天接诊的病人量平均在300人次左右。急诊科全体医护人员取消休假,在妥善完成急诊急救工作的同时,根据医院的安排,成立了普通发热门诊诊室,并成功鉴别出两例无明显流行病学史的新冠肺炎患者,避免了病源的扩散。
急诊预检分诊的工作任务非常繁重,平均每天分诊急诊患者300人次。分诊护士戴着口罩、护目镜,穿着防护服,一遍遍地询问患者的流行病学情况和症状表现,指导患者填写各项信息,一个班下来,每个当班护士的嗓子都是嘶哑的。即便如此,在这种情况下也没有一个人退缩,仍坚持奋战在岗位。
自从新冠肺炎应急事件以来,急诊科主任袁光雄、护士长王海玲放弃春节休假,天天奔波在第一线,做好预检分诊的排查,落实医院规范的各项制度流程及医护的防护措施,积极与各部门进行沟通协调,保证工作平稳进行。
科室主任袁光雄是急诊科的带头人,也是社会工作者。他所在的急诊科负责诊治无武汉接触史的病人,但他本人需要参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会诊。

他不断地给社会大众灌输正能量:“我们希望通过媒体,呼吁大家不要过于恐慌。”袁光雄说到,“有一部分市民出现咳嗽等较轻的症状,就觉得自己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而前来就诊,其实,轻症病人不要轻易到医院来,一是加重医护人员工作负担,目前医院已经是超负荷运转;二是容易交叉感染。现在开通了新型肺炎的网上就诊通道,轻症病例可以先上网向医生咨询,如果网上解决不了再到医院来。”
也许没几个人知道大年初一的凌晨六点出门是披星戴月、寒风刺骨的。急诊科副主任许俊深知身上的重任,即便是农历新年他也丝毫不敢懈怠。在疫情面前,他的战友在等着他,病患在等他。他是一位父亲,更是一名真正的“白衣战士”。在孩子们眼里,更是英雄。而正是这千千万万医护工作者背后家庭的无限支持,这才有了千千万万“白衣战士”们的义无反顾。

他,侧身蜷曲、眉头紧锁、双目紧闭,虽胡子拉碴,却像一名来自无名星球的骑士,不安又警惕。仔细看,才发现他的床边放着莫西沙星和奥司他韦,这些都是消炎和抗病毒的药物。他叫龙臣,急诊科副主任。为了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他已经连轴工作了24小时,最终还是没能回家安稳地睡上一觉,直接在医院值班室里倒头就睡了。吃药,是为了让自己时刻处于健康状态,对家人负责、对同事负责,更是对那些未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普通老百姓负责。其实,我们医护人员也会害怕,但更多的是感动。

而急诊科副主任黄峰在每天坚持急诊科坐诊的同时还需要兼顾南院区急诊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家会诊的重任。每天紧绷一根弦,丝毫不敢懈怠,把新政策和新诊疗方案落实到每一个医生的头上。
急诊科副护士长周英是一位怀有4个月身孕的二胎妈妈。本该是重点保护人群,却放不下心中的责任。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国家以及社会存在重大危机的情况下,总有千千万万的人承担这个责任,她希望成为千千万万人中的普通一员。周英在春节期间也天天坚守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只为身先士卒的打赢这场战役。

这个春节,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这个特殊的战场上,急诊科上下一心,团结协作,全体取消休假。更有夏海艳、蒋文亚、谢卉、聂青、谭娟红、刘红桂、王艳等一大批医护人员主动提出申请,放弃与家人的团聚,加班加点,每天工作在第一线。一盒普通的泡面,简单又便捷,能省更多的时间去诊治有需要的病人。疫情当前,他们苦中作乐,这画面让人酸楚,也让无数人感动,当中能品出无数复杂的味道。

战斗的集结号已经吹响,相比17年前的非典,我们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沉着,因为医疗设施更先进,选择的方法更多元。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有政策的关怀、领导的指导、企业的加持、民众的善举,医护工作者一定会攻坚克难,我们相信,难关很快就能度过,病毒阴霾很快就被驱散。
文字、图片| 周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