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晚11点,湘潭市中心医院心导管室里灯火通明,传来紧急求救:“患者急性重症心肌炎,心源性休克,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立即为其启动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行临时起搏器植入术,仍显示恶性心率失常,心功能进一步下降。请求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体外膜肺(ECMO)团队进行支援!”……一场与死神赛跑的抢救正在进行。
突患心肌炎危及生命
ECMO团队紧急救治
来自湘乡的患者石女士今年31岁,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平时身体健康的她,万万没想到自己竟会患上急性重症心肌炎,并差点性命不保。
在发病的前5天,患者曾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不适,但并没有引起重视。
2月25日,石女士突然在家中晕倒,家人紧急将其送往当地医院。
经检查后,医生考虑患者有“重症心肌炎”的可能,病情发展迅速,随时有生命危险,当即转入湘潭市中心医院进行救治。
入院后,综合考虑到患者同时出现了重症心肌炎、心源性休克、恶性心率失常,心功能进一步下降,恐危及生命。院长曾建平立即组织呼吸内科ECMO团队及心血管内科团队进行专家会诊,并于晚11点紧急启动体外膜肺起搏器氧合治疗。

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蒋明彦的带领下,呼吸内科ECMO团队迅速为患者完成ECMO置管、预充、连接,且泵路运转顺利。随着ECMO循环管路、血泵的正常运转,患者的呼吸逐渐平顺,血氧饱和度明显回升,心率血压也同步好转。
一直第二天凌晨4:00,曾建平院长全程组织与指导,经过多学科团队一夜的努力,总算把石女士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凌晨5:00患者转入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监护室继续治疗。
病情复杂且危重
ECMO团队迎难而上
即便挽回了性命,但石女士的术后治疗与护理仍旧面临着巨大挑战。
由于患者体内存在严重的内环境紊乱,循环不稳定。安装心脏起搏后,血液体外循环要求精准抗凝,低强度会导致患者极易出现心内血栓,而高强度又易使患者气道、尿路及各穿刺点出血……
这些,无疑对ECMO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并发症的较量是新的难关。
为此,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成立了石女士的专科救治团队微信群,实行24小时特护制,专医、专护地守候在病床前对患者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监护、抗凝调节、穿刺部位止血、机械通气、镇痛镇静、营养支持、预防感染、出入量管理、内环境调节、早期心肺康复……精准调控每一个治疗护理环节。
救治团队通过及时查看患者的各项指标,并拍下监测数据上传至微信群,以便各位专家及时了解患者病情,针对性地调整治疗方案。

在ECMO机、呼吸机、血滤机、起搏器、IABP等各种顶级抢救设备的持续运作下,患者度过了最艰难的6天。
终于,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在ECMO运行6天后,患者各项生命体征逐渐平稳,检测指标较前明显改善:流量稳定,氧合稳定,自主心率平稳,血压稳定,成功撤离ECMO;第8天,成功拔除IABP管路;第9天,转出呼吸监护室至心内科普通病房治疗;3月20日,石女士康复出院,重获新生。

文字| 刘欢 罗燕 陈毓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