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慢乙肝肝友,你知道么?
慢乙肝可防、可控、可治, 不可怕!
①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方式是接种乙肝疫苗。
②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可极大程度地降低肝癌发生概率(10~20年内,肝癌发生率<1%~5%)。
远离肝癌只需要四步
自我管理第一步:尽早诊断,尽早治疗,长期坚持
慢乙肝治疗目标
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HBV复制,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脏纤维组织增生,延缓和减少肝功能衰竭、肝硬化失代偿、HCC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生命质量,延长其生存时间。对于部分适合条件的患者,应追求临床治愈。
擅自停药、擅自换药、擅自减量不可取
自我管理第二步:定期复查很重要
定期复查的意义
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及早进行干预。
及时了解抗病毒治疗的效果,视情况调整用药。
及时发现不良反应,给予针对性调整。
加强医患沟通,及时发现问题并做调整。
复查周期
口服抗病毒药物治疗期间建议每3个月复查1次
应用干扰素治疗的患者开始用药后第2周查血常規, 以后毎个月复查一次,有异常时应根据具体情况缩短复查时间
对于病情稳定的患者每3~6个月复查1次
治疗前有转氨酶异常的,建议每个月复查1次,待肝功能恢复正常后按以上复查
停用抗病毒药物后的复查
0~3个月:前3个月每月复查一次肝功能、乙肝病毒DNA、乙肝“两对半”
3~12个月:以后每3个月复查一次,坚持12个月
12个月以后:12个月后如果病情稳定,建议6个月复查1次,复查时如发现病情有变化(如转氨酶升高或乙肝病毒DNA检测阳性),复查时间要缩短
如果抗病毒治疗后表面抗原已转阴,建议最好6个月复查1次
两类特殊人群的随访建议
慢性HBV携带状态:又称HBeAg 阳性慢性HBV感染。
非活动性HBSAg携带状:又称HBeAg阴性慢性HBV感染。
慢性HBV携带状态和非活动HBSAg携带状态的患者均建议每6~12个月进行血常规、生物化学、病毒学、甲胎蛋白、腹部超声和肝纤维化无创诊断技术等检查,必要时进行肝活组织检查,若符合抗病毒治疗指征,及时启动治疗。
自我管理第三步:关注核苷(酸)类药物耐药的发生
什么是耐药?
耐药: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检测到与HBV耐药相关的基因突变,称为基因型耐药。
体外实验显示,抗病毒药物敏感性降低,并与基因耐药相关,称为表型耐药。
针对1种抗病毒药物出现的耐药突变对另外1种或几种抗病毒药物也出现耐药,称为交叉耐药。
至少对2种不同类别的NAs耐药,称为多重耐药。
耐药有哪些后果?
肝炎复发
增加治疗
增加治疗
疾病进展
难度
费用
怎样避免发生耐药?
严格掌握适应症及治疗时机,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治疗,避免抗病毒药物滥用。
初始治疗选择抗病毒作用强、耐药发生率低的药物。
开始抗病毒治疗后需要遵医嘱按时服药、坚持服药,定期复查监测治疗疗效。
发生耐药≠无药可用
出现耐药不等于治疗失败,加用或换用另一种不具有交叉耐药的不同类型口服药物,仍能有效抑制病毒。
自我管理第四步:健康的饮食和生活方式
慢乙肝患者饮食建议
饮食合理,注意营养均衡,少食用油炸食品,忌高糖食物。
食用新鲜水果和蔬菜,以补充足够的维生素和纤维素。
戒烟戒酒。
肝硬化伴营养不良的病人可睡前加餐,以适量碳水化合物为主以增加营养,减少蛋白质分解。
慢乙肝患者生活方式建议
生活要有规律,保证睡眠时间,避免熬夜疲劳。
注意劳逸结合。
保持心情平和开朗,增强信心,这样才能减轻病痛,促进机体免疫机能的增强,最终战胜疾病。
肝硬化患者的饮食注意事项
肝硬化病人如果肝脏功能正常,饮食与生活方式与慢乙肝病人相似。
已经出现中度、重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病人需避免使用粗糙或坚硬的食物如冬笋、果仁等,提倡用餐时细嚼慢咽,以避免食物摩擦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
肝硬化合并有腹水的病人应适当控制食盐的摄入量,食用低盐饮食。肝硬化病人可食用高蛋白质饮食,如鱼虾、瘦肉等。
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俗称肝昏迷)的病人,建议适当控制蛋白饮食,以不诱发肝性脑病的最大蛋白质的量为限,首选植物蛋白如豆腐等。
【参考文献】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中华肝脏病杂志,2019,27 (12):938-961.
[2]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肝硬化诊治指南小.中华肝脏病杂志,2019,27(11):846-865